工業機器人已然成為機器人領域的排頭兵,市值預計將從2020年的766億美元增長至2025年的1768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8.2%。推動這一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于,許多制造商計劃采用機器人來克服逐步顯現的技能差距。
工業機器人將如何塑造未來的工作
工業4.0是全球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在全世界范圍內,創新、變革已經成為各國和公司必須面對的主要挑戰之一,努力制定新的政策,能夠考慮到大數據、數字化和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將徹底改變我們生活的每一部分,并將把世界運轉的模式徹底轉變,成為自動化和數字互聯的新時代,所有東西都基于數字技術,人和機器可以一起安全工作。
工業機器人正向著智能化方向發展,而智能工業機器人將成為未來的技術制高點和經濟增長點。要想跟上未來工業發展,工業機器人技術是先進制造技術的代表。首要任務是提高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化技術。智能化技術可以提高機器人的工作能力和使用性能。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將推動著機器人技術的進步,未來智能化水平將標志著機器人的水平,雖然目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會逐漸改進發展。未來的智能化方向不會改變,并且會將機器人產品拓展到更多行業,形成完備的系統?,F今全球人工利息不時上升的大環境下,工業機器人必將迅速發展,逐漸成為工廠自動化生產線的主要發展形式。
突如其來的機器人時代
工業機器人很吸引人,主要是因為對大規模失業的恐懼。沒有人能真正看透機器人自動化對于市場的影響,以及這將如何影響全球就業。人類是否會在日常工作中被取代?機器人的擴散會帶來全新的工作嗎?
機器人銷售在過去的幾年里呈指數增長,亞洲地區表現出了巨大的增長。如今,電子或汽車等行業的大部分工作流程都建立在自動化系統上,這一點可以從一些實例方面得到證明:比如特斯拉在底特律的工廠,160個機器人和3000名員工一起工作。機器人對于人類的就業率產生了威脅。
對自動化機器人有什么期待
機器人技術的一些后期趨勢呈現出人類和機器人同事之間更多的協作方式,機器不再是單單的為人類工作,做低級重復的任務,而人機混場是更高級的一個場景,更智能、高效、靈活的機器與人一起協作完成任務。
新格局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面臨的挑戰
從行業發展看,核心零部件尚未實現自主化生產。我國國產機器人大多應用在搬運、上下料、釬焊等領域,在焊接、汽車、電子制造等高端領域外資企業占較高比例,這主要是由于我國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系統等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整體成本比重過高,僅減速器占機器人的成本達35%,無法在高端領域與國外企業形成抗衡。
新興企業不斷涌現打破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現有格局
從市場占有率上看,“四大家族”的壟斷地位日益受到威脅,丹麥優傲機器人生產的6軸串聯工業機器人和Rethink Robotics生產的機器人具備輕巧靈活等特點,廣受市場青睞。各國機器人企業不斷崛起,涌現出埃斯頓、新松、廣州數控等具備相當競爭力的機器人企業,新興崛起的機器人公司使機器人使用成本大幅下降,老牌機器人企業數量和價格上都受到極大影響。
工業機器人的輕型化、柔性化和人機協作能力是未來的研發重點。隨著研發水平不斷提升、工藝設計不斷創新,以及新材料投入應用,工業機器人正朝著小型化、輕型化、柔性化的方向發展,其精細化操作能力不斷增強。同時,隨著工業機器人智能水平的提升,其功能從搬運、焊接、裝配等操作性任務向加工型任務逐步拓展,人機協作成為工業機器人未來研發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