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智能工業機器人和工業云平臺將成為工業機器人行業的重要軌道,促進工業機器人品牌的定位、智能、高端發展。
在資本涌入新消費和新技術后,沉默了幾年的機器人軌道再次局部升溫,大量資金奔向工廠,工業機器人再次成為寵兒。
松山湖的機器人企業將被風險投資者搶走,這是自去年中旬以來在風險投資圈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在科技創新時代,政策紅利發酵,人工智能準備搬家。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工業機器人都渴望突破和創新。
2021年12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5個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推動中國機器人產業在十四五期間達到中高端水平。
中國已連續八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2020年,制造機器人密度達到246臺/萬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兩倍。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第一司司長王衛明介紹,2020年,國內機器人行業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5%,其中工業機器人產量從72000套增加到212000套,年均增長率為31%。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1年1月至11月,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33萬套,同比增長49%,產量繼續創歷史新高。此外,據中國工業研究院統計,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將達到72.7億美元。
政策為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技術變革加快了工業機器人品牌的定位,下游應用領域的擴張迫使工業機器人市場繼續擴張,在多種積極因素的催化下,中國工業機器人訂單增長趨勢更加確定,也引起了資本的高度關注。據《金融時報》記者稱,2021年,僅在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就有90筆融資,融資金額超過200億元,是2020年融資金額的兩倍。
自去年以來,紅杉資本、真實基金、五源資本等私募股權機構紛紛前往東莞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調查項目。以海柔創新為例,作為一家專注于箱式倉儲機器人系統的公司,海柔創新在去年半年內完成了三輪融資:2021年3月,完成了1億元B+輪融資、五源資本、源資本、華登國際后續投資;5月,完成C輪融資、五源資本、紅杉中國、源資本;9月,D輪投資超過2億美元,投資陣容繼續擴大。
同時,美團、字節跳動等行業資本也不愿落后,紛紛帶資加入集團。其中,美團戰爭投資于2021年在機器人軌道上投資5次,其中兩次投資于梅卡曼德機器人。該公司在短短五年內成長為全球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泛的公司之一。在過去的兩年里,字節跳動也多次出現在機器人軌道、佳智科技、思靈機器人、Syrius火炬之星等工業機器人公司背后。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合作機器人的細分軌道正逐漸走向資本聚光燈。據統計,移動機器人占29%,機器人軟硬件供應商占23%,合作機器人占16%。
市場觀點認為,在這個階段,機器人不應該完全取代人類,而應該從人類那里接受重復的工作,讓人類專注于決策和判斷。移動機器人主要從事基礎工作,是處理方法的創新。靈活性和智能性很低,并不能真正滿足現代工業生產的需要。
在工業逐步走向智能化和自動化的過程中,合作機器人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人機交互不再是一種簡單的機器+人物理交互,而是一種新的融合模式。
根據中國商業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報告,結合5g通信技術、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未來工業機器人將實現更多功能,工業云將更全面地服務實體經濟,推動工業機器人向智能化、網絡化轉型升級。
在業內人士看來,合作機器人是中國曲線超車的突破。眾所周知,在傳統工業機器人領域,來自日本和歐洲的四大家族:ABB、發那科、安川電機和庫卡的出貨量占全球出貨量的一半。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替代往往來自于通過并購提高產品競爭力,或更被動地受益于下游制造業的升級。然而,在智能機器人領域,由于它是一個相對新興的領域,它需要人工智能、智能感知、智能執行等技術創新,國內實力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20年9月發布的《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和擴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提出,智能制造和智能建設試點示范的實施進一步加強了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政策支持。
智能制造時代已經到來。在政策支持下,中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可以利用優惠產業政策加大研發投資,加快科研人員和技術引進,與行業企業或公共研發平臺合作,布局前瞻性技術和下一代機器人技術,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
中國商業研究院在上述報告中提到:預計智能工業機器人和工業云平臺將成為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重要軌道,促進工業機器人品牌的定位、智能化和高端發展。